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

「好書開箱」原來你才是絆腳石 - 1~6章書摘與心得

原來你才是絆腳石


原來你才是絆腳石

Jutta Eckstein、John Buck著,林裕丞 譯,以下為書摘與心得感想。
感謝 AgileTaipei 的線上活動贈書。

前言

  • 這個全新的視野名為播撒道」(BOSA),因為他綜合了四種不同的流派:
  • B=超越預算模型(Beyond Budgeting

    O=開放空間技術(Open Space Technology

    S=全員參與制(Sociocracy

    A=敏捷(Agile

  • 接下來是所有組織轉型,不論敏捷於否,都不是一朝一夕成功,而是長期抗戰,身為轉型領導者會推動者,我們只能「播」下改變的種子,時時關懷「灑」水,期待改變的力量在轉型的大「道」上到處開支散葉。


第1部 世局險惡
01 | 當今的挑戰

  • 規模」》在精實創業(Lean Startup)中提到,每個公司無論規模大小都應該像一家新創公司一樣講求速度。
  • 人才》人類學家凱倫.史蒂芬生(Karen.Stephenson)指出:「所有的文化,不論是公司企業還是社群,都是建築在信任的人際網絡上,階層組織只是勉強靠在在其上的鷹架。這個信任網絡是改變最大的阻力,但如果能讓信任網絡活躍起來,這些阻力講成為持續改變的動力。」
  • 數位革命》企業無法像過去一樣控制外界對它們的看法,各類社交媒體有能力塑造企業形象,而企業很難施加影響。因此必須和員工、客戶、與潛在市場建立不同的關係。
  • 企業是以從上到下的方式決策,而忽略了第一線的人員因接觸實際的顧客和市場,所產生出來許多珍貴的洞察。
心得:
雖然這本書的副標為「企業轉型失敗都是因為領導者,你做對了嗎?」,直觀的想我並非領導者為什麼要看這本書?轉個彎,來擴及自身在為公司體制的一員中,或者在放大一點去思考,從經營自己的生活、人生,那我不就是自己的領導者。而職涯、生活、人生的轉型失敗與否,我若一直固守在既有思考模式中,可能就成為讓自己無法往前邁進的絆腳石。從樣子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時,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新面對的方式,別侷限在表面的文字中。


02 | 廣發英雄帖 

  • 十二個超越預算模型都是來自於這一觀察,並確保可以即時適應當下情況,例如:
    • 顧客:「把每個人的工作和顧客的需求連結起來。」這明確要求建立以顧客為中心的企業文化。
    • 透明化:這個原則要求我們「讓資訊公開以實現自我調適、創新、學習和控制;不要限制天啊。」它要求透明化。
    • 自主:這類似敏捷的概念,即微觀管理不會帶來好的結果:「信任並賦予行動的自由。」
    • 節奏:要求「圍繞著商業節奏和事件,來動態組織管理和流程;而不是跟著年曆走。」學習企業內部和周遭環境所發生的一切,納入考量並且做出適當的調整。
  • 試想當公司正在實踐理論X的時候(傳統的預算規劃是一個典型的例子),管理階層卻抱著理論Y的願景,這將無助於企業第行動,也使說與做之間產生了跌死人的坑。
  • 在敏捷和開放空間中,我們總是積極的邀請人們把所有最重要的問題、機會、功能、任務,以及所有事情貼在牆壁上。然後利用疊代的方式,一次選取一些事項,利用自組織的團隊來處理這些工作。這些方法在其他階層式組織中也起了作用,因為他們提倡等值交換:管理者為了員工的積極度而放棄管控,員工則為了自主的工作環境而捨棄隱藏工作內容。
  • 許多組織深深為這些文化而苦,比如「我們和他們」,還有「明明說好了卻不做」及「只抱怨問題卻不負責任解決」。這些二分法也許不會明顯表現出來,尤其在面對高層的時,因為覺得說出來並不安全。他們害怕和領導階層發生衝突,因這會對他們的職涯帶來負面影響。但這卻會讓許多很棒但想法、倡議、見解和能量迷失了,它們甚至沒有存在但餘地。
  • 敏捷思維指的是:「我能做什麼樣點小實驗?讓我可以從中學習,並且利用取得的成果繼續前進?」請考慮這些做你的工作指南,來指引你選擇:
    • 你想要交付什麼價值,你可以交付(任何形式的價值)。
    • 你想交付什麼時候,你可以交付。
    • 然後你可以轉向處理下一個最重要的工作,從其中最有價值的那一部分開始。
    • 你從之前的工作中學習,包括工作內容和工作的過程。
  • 請記住,敏捷是種思維,它透過合作、透明話和交付來引導你完成工作。這不是一個框架或教條。敏捷方法會在組織內部和外部引起變革,而且會創造幫助人們成長和成功的文化。
感想:
第二章原本看似枯燥,因為有很多名詞解釋,甚至作者還要大家不想看可以直接跳到第三章。但其實在解釋四大流派與企業案例時,每個流派的提醒,讓人覺得感觸甚深,而且很有啟發,啟發的點在一邊思考如何應用在工作與生活中。

如超越預算模型中所提到是四個要素,顧客、透明化、自主與節奏,很想找老闆來討論有關放手讓員工自主的工作態度,是一種被信任的人感受,並且讓人可以讓工作有很好的節奏,但請放心,我們會交付並說明。

應用在生活中,那就是別忘了讓「敏捷思維」走入生活。我想,早上的晨讀時光也是一種敏捷生活的置入表現,我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早晨的讀書目標,而每天貼文的筆記與心得,是一種對自己的「交付」。

work
Photo by krakenimages on Unsplash

03 | 自組織

  • 「你的員工、顧客和股東,哪一個才是第一位?我覺得這個選擇一點都不難。你的員工就是第一位,因為你善待員工,他們也會善待顧客,顧客願意下次再來,最終就會讓股東們因此感到滿意。」《領導者的困境》提到
  • 透過「自主織」(Self-Organization),我們指的是一個系統(例如一個團隊),在沒有外部控管的情況下,「有目標的執行工作」。
  • 超越預算的原則5中,強調相信自主性的重要性:「信任並賦予行動的自由;不因某人濫用而懲罰每一個人。」這一原則基於傳統企業制定了許多規則和準則,來控制濫用與詐欺行為。
  • 因為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主管,最了解自己的經驗、學習和可貢獻之處,開放空間相信賦予人們權利和責任,他們就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,來針對需要討論或解決的主題進行自主織。
  • 敏捷連結了自主織和信任每一個人以及彼此間的互動。這個連結賦予團隊自由度,讓團隊制定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流程,避免公司獨斷的決定了可能無法達到實際目標的工具和流程。
感想:
想起了某次詢問一個朋友對於在敏捷組織中怎麼籌劃活動的方式,他提到並非跟傳統一樣有一個主要籌劃者負責分配工作,而是有活動籌劃參與的成員,每個人依照自己擅長的項目自主性的主動認領工作並負責。當時,我擔心那不討喜的工作沒人認領該怎麼辦? 看完這章後我懂了,真正實踐自主織成話,成員們就會避免有工作無人認領,而是著手協調讓每份工作都有人負責或是協力完成。


04 | 透明化

  • 我們所說的「透明化」(Transparency )是指資訊的取得容易性,以便人們可以做出有根據的決定。
  • 四種流派對於透明化綜合的定義是:透明化是一中架構,這架構可靠地把事實展現給需要知道的人。透明化不代表不能有機密或不同的保密層級,透明化同時也需要解決資訊超載問題。
  • 讓你的工作成果的進度透明。
  • 讓需要資訊來完成工作的人,可以容易地取得所需的資訊。
感想:
我蠻喜歡這章節所闡述的透明化的概念,因為有時候資訊不透明會造成工作決策上不必要的誤判。讓彼此之間的工作進度透明化,也才好適時的搭配(避免重工),或是讓彼此可以分享自己知道的資訊,好讓會議時,每個人擁有足夠思考的資訊,讓所提出的想法更具參考意義。

Photo by Scott Graham on Unsplash

05 | 顧客導向

  • 「顧客導向」(Constant Customer Focus)意味著讓顧客和企業兩者的利益一致。
  • 「自主織為什麼那麼重要?」或「為什麼我們要透明化或持續學習?」答案都是因為我們想為顧客服務。
  • 顧客導向的隱含意義是「持續關注顧客」。
  • 伯格斯納斯所強調的:「關鍵績效指標(KPI)並不是關鍵績效事實(Key Porformance Truth)!」我們需要看到指標背後所代表的實務來判斷真實的績效。績效的評量重點在學習,而不是個人的獎勵,特別是如何從企業成功的角度來看。
  • 共同目標必須是「提供顧客理解與渴望的產品或服務」,因這是盒顧客雙方交流的基礎。團隊向顧客提供產品或服務,從顧客那取得各種形式的反饋,如金錢、其他產品和服務、或是沒辦法量化的反饋,如獲得產品或服務時的表情或心情。
  • 從精實創業的角度來看,這一小部分被稱為最小可行性產品或MVP,它是人們能想到的最小的產品,並且可以利用它和顧客討論取得反饋。隨後這一小部分的產品或服務將持續展開,直到滿足了客戶所有的需要。
  • 以顧客為核心來組成你的組織,公司的所有面向都應該以提供給顧客的價值(產品或服務)為基礎來協調。以對顧客的方便性和工作的本質來驅動資源的動態分配,而不應按表操課。」
感想:
在工作中,你可以很明確的去定義你的顧客是誰?他想要獲得什麼價值?或是有什麼問題需要被解決?我想不論是產品團隊或是在第一線的業務、客服、行銷,都應以顧客為導向,除了滿足顧客價值外,也需要時時請顧客提供反饋,將這些反饋作為後續調整產品或服務的要素。

在生活中,你的顧客是誰?我覺得就是自己。定時需要反問自己,目前的生活模式讓自己在看得到的生活需求,與看不到的感受或情緒,是否都有獲得滿足?有沒有在哪些地方是感到困惑、難過、匱乏,而在哪些地方是人有滿足、愉悅的心情?把自己當成顧客去疏理與紀錄這些反饋,將可以為自己生活帶來改變。


06 | 持續學習

  • 自省不僅僅是對過去的回顧,自省也提供了一個展望未來的機會。在計畫下一個專案時明確規劃下一次將採取何種不同方式的進行。
  • 科學方法是研究的重要指南
    • 定義一個問題
    • 收集資料和資源(觀察)
    • 提出一個解釋性的假說
    • 透過執行實驗,並以可重演的方式收集數據資料來測試假說
    • 分析數據
    • 解釋數據並作出結論,以此作為新假說的起點,即回到循環的第一步
    • 同時,發佈結果並重演實驗(通常由其他科學家完成)
  • 打破日常常規,以開放的心態面對所有可能激發新想法的學習路徑(例如:在會議上保持沈默片刻、在壓力情境下進行自省會議、為得到新點子舉辦臨時開放空間會議。)
    • 打破日常常規,以開放的心態面對所有可能激發新想法的學習路徑(例如:在會議上保持沈默片刻、在壓力情境下進行自省會議、為得到新點子舉辦臨時開放空間會議。)
    • 從結果和互動中獲得反思與學習。
感想:
現在這個晨讀時光,就是我自己建立的持續學習的模式。有時候看到別人給我的留言與反饋,是很好的反思與鼓勵的動力。不過,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做到「持續性」,才不會停下學習的腳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