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2月19日 星期六

「好書開箱」4%的人毫無良知 我應該怎麼辦?

 

4%的人毫無良知 我應該怎麼辦?

「4%的人毫無良知 我應該怎麼辦?」
The Sociopath Next Door


什麼是反社會人格?

反社會人格完全沒有情緒波動?還是他們的滿足感來源比較特別?之前在看福爾摩斯影集時,BC演繹的福爾摩斯有提到自己是反社會人格,那時候就想要知道如何定義「反社會人格」。但買這本書的契機還有什麼? 我有點忘記了,因為買了好一陣子,前天才開始認真看。

動搖一個人對於自己的信心是很容易的,簡直易如反掌。而利用這一點來折損一個人的精神是魔鬼做的事情。」 蕭伯納(George Bernard Shaw)

書中有一段寫道:
“「我們就來看看你的車能開多快吧。」「我們就多活出自己一點吧。」反社會人格者就是很「即興」(就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),愛冒險而且很有魅力,上面這些事情就是他們這些特質的顯現,你或許會因為反社會人格者的花招實在太老套而笑出來,但他們那些招數經常都能夠成功。不受良心束縛的人,很容易就能夠讓我們覺得自己人生太乏味、太中規中矩、太沒有生氣,應該加入他們的行列,因為他們的人生更有意義、更令人振奮。”

好⋯ 驚嚇,我的確因此被打開冒險開關,然後覺得應該加入一起冒險的行列,而且還覺得這樣子想法的人很勇敢具魅力啊。因為我常太一板一眼在過生活,小如我很注意自己是否一點前完成午餐,然後讓我可以準時一點開始下午的工作。


而另外一段寫道:
“更糟糕的是,我們對表面上很會鼓舞人心、很親民愛民的領導人的尊敬很可能被濫用──已經被濫用很多次了──進而造成難以收拾的後果。尤其是宣稱他肩負神聖使命的領導人,我們通常會把這個角色的諸多特質投射在這個人身上──就像我們對醫生、牧師、父母所做的那樣──於是我們就會追隨這個人。《族群緊張國際期刊》(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oup Tensions)創辦人兼總編輯班雅明.沃爾曼(Benjamin Wolman)曾經寫道,「當侵略型反社會人格者取得能夠近乎催眠般控制一大群人的權力時,人類的惡行常常就會增加。歷史上充斥了酋長、先知、救星、獨裁者以及其他的反社會人格自大狂設法得到支持……並且煽動民眾起來暴動。」”

腦海中看到這段浮出的人名「希特勒」,我想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
“反社會人格者,也就是沒有建立「我們對其他人情感依附上的義務感」的人,通常會把一生花在人際遊戲上,花在「贏」上,花在為控制而控制上。而我們其他人,我們這些有良心的人,或許在概念上能夠理解這類詭計,但當我們在現實生活裡親眼見識到的時候,因為我們對這些事情實在太陌生了,所以我們通常無法「看清」這些事情的全貌。”

這本書很有趣,用七個章節來說故事讓你知道「反社會人格」也有多種樣貌,甚至在監獄裡的只有少數是反社會人格。但身邊的人我想大部分是有良心的,除了細細觀察每一個人的行為模式與自我保護外,我想不出來其他應對的方法,「日久見人心」,我想只能如此了。因為即使非反社會人格者,也會因為權力、自我偏重而做出傷害、背叛的行為,刻意注意人是否為「反社會人格者」,似乎也就沒這麼嚴重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